第782章(1/3)

    当时草民正在积极备考,可思索再三,草民以为即便是数年后草民中了状元又能如何?

    大明不缺我这一个状元,也左右不了时局。

    草民分析了一下,大明军队战力不够,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武将很多不知兵法韬略,瞎指挥,既然这样,草民不如编写一部兵书给武将们用,

    哪怕是只有几个武将真的看进去了,也能提升一些军队战力,

    如果皇帝看到了,下旨各军学习,那就更好了。

    而且草民祖父是藏书家,家中藏书颇多,有这个先天条件,加上草民自幼便喜读兵、农之作,

    于是凭着一股蛮劲编写着,所幸成功了,孙阁老等人也觉得不错!”

    听着茅元仪的讲述,崇祯很是感慨。

    如此时局,大明也不是没有爱国之人,相反还有很多,诸如堵胤锡也是弃笔从戎。

    这部书何止是不错,后世更是认为这是一本百科全书的兵书宝库,哪能用不错两字形容。

    按照孙承宗等人的说法,这本书历时十五年,十五年前,茅元仪才十八九岁,如此年纪就有如此见解和抱负,是难以想象的。

    “强军可不是简单的一本书就能提高的,有具体想法吗?”

    “有!”

    这一次,茅元仪回答的铿锵有力,崇祯好奇心就来了。

    “陛下,展开说有些复杂,武备志中都有阐述,草民总结起来五点:

    一、加强武备,富国强兵,

    二、开矿屯田,发展经济,

    三、军队常练,提高警惕,

    四、边、海、江防并重,立体防御,

    五、武将知兵,忠教并重。”

    听着茅元仪的回答,崇祯深感意外,前三条几乎都是老生常谈的,而四五两条就有些意思了。

    特别是第五条,简直是说到他心坎了去了。

    讲武堂的事情虽然已经传出去了,但肯定还没有传到定兴,茅元仪也不大可能听说,但他确实意识到了,武将的培养问题。

    到了这里,崇祯已经认定,茅元仪可以担任讲武堂的副院长了。

    但他是继续问道:“武备志,五个大类,你最看重哪一个?哪一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