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朱雄英朱元璋> 第279章 唐之藩镇,翌日之总兵(3/10)

第279章 唐之藩镇,翌日之总兵(3/10)

 为什么会爆发靖难之役?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朱棣被逼的没退路了嘛,但凡朱棣有条退路,他都不可能起兵造反,如果没开天眼,都觉得以北平一地对大明倾国之力必败无疑,败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之所以明知道是败也要拼死一搏,就是因为现在不拼,马上就死。

    所以,真的不要把人逼到无路可退,大明在扩张期,是可以走海外封藩这条路的,这是和平的法子。

    毕竟和平削藩这种事情,对国家是有利的,也有助于历史进程走上正轨不管怎么说,塞王制度,在明初来讲,其实都是必然的一种抉择。

    不要笑古人蠢,在特定的环境下,能规定出来的制度,往往都是当时的最优解,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差罢了。

    宴会结束后,朱雄英被安排在了燕王府的贵宾客房休息。

    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

    此行巡视五京,他看到了大明边疆的坚固防线,也感受到了边疆将士们的尽忠职守。

    但更让他担忧的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机。

    像是吉安侯陆仲亨这种资历侯爵,在一个地方动不动就坐镇十几年的,可不仅仅是个例。

    在如今的大明,虽然国公这个层级,已经开始频繁调动了,但侯爵依旧是军中的坐地户。

    一方面,是调动起来会影响整个防线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是怕出乱子。

    “历史一旦被改变,后续的变数便完全不可控。”朱雄英喃喃自语。

    朱雄英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作为太子嫡长子,他的角色是很微妙的,不能越界,但也要为大明的未来筹谋布局。

    不过九边制度和总兵制度,肯定是大明的未来的演变趋势。

    这样的制度,虽然会造成防区更小更分散,以及总兵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但对于中枢来讲,明确划分防区和责任的制度,是更有利的。

    之所以要搞总兵制度,是因为大明现在的指挥层级中间有空缺。

    朝廷中枢负责军事事务的,是五军都督府。

    这个没问题,无论是宋代的枢密院还是什么其他机构,中枢总要有一个抓总的军事负责机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