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 第87章 推广番薯(1/4)

第87章 推广番薯(1/4)

    就在两广总督李逢节为完成旨意而倍感轻松的时候,在距离他东北方1700里外的福建巡抚衙门里,福建巡抚朱一冯正感到压力山大,紧锁着双眉,在巡抚大堂里走来走去。

    十一月初九,福建巡抚朱一冯突然收到了从北京传来的一封圣旨。

    这份旨意的内容非常简单,那就是命令李逢节在神武元年二月之前,从福建分别运送1万石番薯到北直隶沧州和山东济宁。并且各选派200名擅长种植番薯的农民随行,朝廷将会给这些人按照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发放俸禄,让他们在大明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北方省份推广番薯的种植。

    至于交接人员,圣旨上说番薯和种植人员运到两地之后,只需找设在当地的农政院官员即可。

    这份旨意看似简单,其实办起来一点儿都不容易。

    自万历二十一年,下南洋经商的福建商人陈振龙将番薯从菲律宾(彼时称为吕宋)带回福建,因为番薯极为高产,“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且耐干旱,不挑土地。因此很快在福建得到推广种植,也在灾年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

    但是想要在两个月之内筹集到两万石番薯运到北方,还要募集400名擅长种植的农民,却并非易事。

    主要原因是番薯的口感远不如大米,特别是食用多了之后会有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因此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大多是将其在坡地等下田中当做辅粮种植。

    而现在又是冬天,农民窖藏的番薯也并不多。想要筹集够这两万石番薯,非待动员福建各县往福州运送不可。

    圣旨上说,这次在北方大规模推广种番薯,是为了“以应灾年,尤其陕西干旱,民不聊生,且以之为百姓救命之粮”。要求朱一冯,“务必以百姓生计为念,实心办理,不得推诿延误。”

    朱一冯自然知道朝廷此番作为乃是大大的善政。他本是南直隶泰兴人,自幼家境贫寒,遭逢荒年,常常家无余粮,对于饿肚子的滋味儿,朱一冯自幼便深有体会。

    进士及第后,先是在京师翰林院任职,后来又外放到河南信阳做知州,深知百姓疾苦。

    天启六年,全国各地的督抚都忙着为魏忠贤建生祠,每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