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620章(1/2)

这还算情况好的,他家地多,三垧地。

如果家里只有一晌地左右的,可能也就赚个几千块钱。

杨东听了这话,背着手沉默,没有多说什么。

他脑子里面开始构思,以后毛屯乡该怎么发展。

毛屯乡的水田很多,可以发展水稻。

但是水稻价格基本上固定,所以要从销售上面想办法,把毛屯乡水稻成品价格提高,卖给城市有钱人,贵一点也无所谓。

这样的话,最起码老百姓赚钱多一些,哪怕一斤多卖一元钱,算下来一年都能多赚上万块。

就像是后世的五常大米一样,卖的很贵,也很好吃。

但是种五常大米的老百姓,未必赚钱。

因为提高价格的是供销商,是供货商,是大米公司,而不是老百姓。

杨东要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谷贱伤农,谷贵伤农,必须选一个合适的价格,让老百姓赚钱,也让商人赚钱,互利共赢。

所以现在没必要和毛长海他们提,提了之后徒增他们的烦恼。

等自己有机会再提,提了之后就得实现。

想要实现,前提是庆和县知名度高,大米形成品牌效应才可以。

说到底,宣传必须到位。

杨东在前面和乡干部问话,后面的央视摄制组就开始拍摄,把杨东的一举一动,把乡干部的一举一动都拍下来。

晓燕走在后面,忽然有一个新的想法。

为什么不采访杨东?为什么不做一期访谈那?

她手里面又不是一个节目,也有一个节目就是访谈类型,专门访谈全国的农业专家,或者一些当地干部,以及种粮食的农民,反正跟农民有关的都可以访谈。

央视摄制组拍这拍那,很快就下午三点了。

“杨书记,喝茶吧,挺冷的。”

毛长海和毛立果把杨东一行人带到了乡政府,开始泡茶。

说是乡政府,实际上就是个连脊大平房,很长,足够二十几间,每一间都是办公室,这种连脊的大平房,在东北农村非常普遍。

以前东北农村,包括一些偏远乡镇都是这样的房子,用来做学校,卫生所,政府办公,这样公家的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