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第四百九十五章 博弈(2)(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博弈(2)(1/6)

现阶段的大虞处在一个很有趣的状态,即掌管天下事的权力运转,是两套并进的微妙模式下。

一个是外朝中枢有司,按制处置所遇各种事宜,一个是御前廷议,即天子召见有司大臣至御前。

在楚凌从上林苑摆驾归宫前,大虞可从没有过这种状态,也恰恰是这样,使得不少大臣是有疑虑的。

楚凌刚御极登基之初,针对天下事的处置,是三后召开大朝,中枢有司诸臣参加,期间有任何问题就由三后明确,对应的有司根据三后旨意落实,当然了,这前后还会存有奏疏直递三宫的情况,毕竟这背后所牵扯的太多了,难保不会出现分歧或算计。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出现逆藩反叛,就开始出现变化了。

频率增多的大朝次数下,针对天下事的处置,针对叛乱的镇压,针对战时前线的供需等等,三后这边以太皇太后孙黎为尊,而中枢有司则以三省为主,继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境。

权力看似是集中了,实则并非是这样。

作为承受压力最大的孙黎,她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紧密围绕大虞疆域完整,江山社稷延续,至尊帝位不变而展开的,这也就使得在解决所临问题与困境时,孙黎在权衡利弊下,需要满足各方诉求,必要时做出对应让步,继而确保她的出发点不会偏移。

在这一时期下,孙黎从某种意义上,所代表的就是大虞皇帝,但这仅是实际上的,而名义上的大虞皇帝,就是被孙黎支撑起一片天,继而离开旋涡中心,退到上林苑蛰伏的楚凌。

这祖孙俩做的心照不宣。

由于孙黎做的太逼真了,以至于那段动荡岁月,随着韩青镇压逆藩叛乱而结束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朝野间有不少群体都以为太皇太后真想废帝,为此在这前后也发生了不少风波……

可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楚凌强势归宫而改变。

而如今的微妙模式,恰是楚凌有意推动的,楚凌就是要叫中枢的文武大臣,一个个都处在棋局之下,叫他们心思不定的处在各自位置上,去面对中枢所生风波与影响。

这种模式最凶险的时期,就是凤鸾、凌华两宫颁选秀诏前的那段光景,如果楚凌想做的事被打断了,重用与提拔的人没能扛起来,那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