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2/3)
皇族子弟挑出两人分封为康居王和钦察王,让他们出镇一方形成篱藩,借此保卫着大夏帝国的边境安全。
康居王负责管理康居都督府。
钦察王负责管理钦察都督府。
由于大夏帝国的疆域面积越来越大,再加上殷天骄有意针对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征收资产税,所以他需要通过分封藩王来维持疆域稳定,从而保证开疆拓土的势头。
今年殷天骄特地在日本群岛分封苍海王、海东王、蓬莱王、方壶王、东瀛王、扶桑王等六位藩王,让他们跟当地太守共管封地,共同听令东州节度使李观的指挥调度。
如今殷天骄已经分封三十二位藩王,他以郡国两制并行管理边境和海外,藩王们只有一个郡或者一个都督府的封地,又有当地太守加以监视和掣肘,因此不用担心他们胆敢拥兵造反。
哪怕几个藩王联合起来造反,大夏朝廷依旧可以轻松应对,毕竟藩王们的封地远在边境和海外。
殷天骄非常喜欢阅读贾谊着作的《新书属远》,这篇策论主要讨论土地分配和赋税征收的问题,正好符合大夏帝国的当下情况。
虽然大夏帝国开疆拓土移民实边,但是边境地区距离洛阳实在遥远,以古典时代的生产能力和交通能力,在郡县制下根本无法把全天下的钱粮汇集在一起做大事,只要距离洛阳稍微远点,来回一趟的运输费用便会惊为天人。
这也是为什么贾谊强调一钱之赋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致也,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
在古典时代没有火车这玩意,边境郡县上缴赋税绝大部分空耗在运输途中,这样地方没有钱粮治理,要是再遇到天灾人祸,整个国家只会不断陷入空耗,最后只能选择弃地扔给外族胡人。
殷无咎和殷天骄父子两人认为适当分封藩王才是长远出路,恰逢门下左侍中贾耽正好就是贾谊的后代子孙,他极力赞同在边境地区设立藩王,众建诸侯形成篱藩,再把藩王们分为内藩和外藩。
以皇族子弟为藩王则为内藩。
以异姓子弟为藩王则为外藩。
例如南诏国、苏毗国、象雄国、沙陀国等藩属国皆为外藩。
为了避免内藩诸王日后威胁朝廷,贾耽回顾历史列举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