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交换,筹备最豪华的援建队(2/6)
“其次,从人员角度来说,现代战争本身的技术含量就很高,多兵种在基层协调,进一步提高了业务难度。”
“新同志,不太符合符合需求,之前一营战斗力强,依靠都是有经验的老兵,要搞合成化,培养很重要。”
“这也是成本。”
“对指挥人员的安置,调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并且这一点绝对不能忽略。”
戴正安闻言,沉思片刻也没说什么,而后才摆摆手:“你继续说。”
“是,主任。”
陈钧声音洪亮的回应后,继续分析道:“指挥角度和人员角度就这些,能做好就能构建一个合成化的框架。”
“最后是从装备的角度来说,基层的合成化,伴随的也是高效指挥链的需求。”
“需要用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来满足基层需要,这就不仅仅是烧钱了,包括技术难度,目前也并不成熟。”
“还有,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使用,这是要多种技术兵器和技术兵种不断下放,加大技术装备的保障难度。”
“光是这一个方面,就是合成旅在组建过程中,难以攻克的壁垒,需要加强各层级单位的后勤保障能力,还需要基层技术兵种提高对装备的维保水平。”
“换句话来理解,依旧很烧钱烧脑。”
“这还只是组建框架时的难点,当框架组建起来后,合成化分训,合训,资源消耗,一个营就能顶上一个步兵师的日常消耗。”
“带领一个合成营,日常工作难度,丝毫不亚于带领一个步兵师。”
陈钧话语说的非常平淡,他似乎是在阐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般,轻描淡述。
却让戴老头,听的一阵心惊肉跳。
有关合成化,高层肯定是经过各种推演,各种核算之后,才得出的具体政策得以实施。
但高层的人,也并非所有决策都是对的啊。
至少对于合成化组建的难度预估,就低了许多。
甚至包括戴正安,都一直以为师改旅其实师级没有消失,只不过是一分为二,装备更加集中化。
火力最大化。
对比一师一旅的火力,那必然是合成旅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