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第437章 我大唐的典故,是你这样用的吗(1/4)

第437章 我大唐的典故,是你这样用的吗(1/4)

    扶余义慈的脸不仅圆,而且大,眼睛便显得小了许多,眯起来更是成了一条缝隙,若有所思道:“恐怕不会”

    高桓权沉声继续说道:“李唐国家的历史中,有一个朝代为汉,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在建汉以前,有一个敌人,名叫项羽,项羽曾经给他摆过一个宴席,这个宴席,杀机四伏,因为宴席设在鸿门山上,也叫做鸿门宴。”

    “你我此次前来李唐长安,如赴鸿门宴。”

    高桓权看着他,叹了口气道:“你我势单力薄,必然吃亏,义慈兄是百济的王太子,我是高句丽的王太子,你我在长安吃了亏,回去怕是不好交代。”

    王太子,在秦朝之前,是一国之内最高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

    自秦以后,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变为“皇太子”。

    到了两汉时期,“王太子”的称谓,变成了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

    其后朝代沿用此称再无更改。

    对于高句丽、百济的王位继承者们而言,他们更喜欢用“太子”之称,有种大国风范。

    但是,大唐毕竟强大,哪怕是身为海东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高句丽的继承人,高桓权也不敢直呼自己为“太子”。

    但他又不甘心居于人下,最终,在翻阅中原古籍以后,找到了一个适合他的称谓。

    王太子!

    自此以后,他大方的用起这个称谓,消息传开以后,海东三国以及周围的世子们,也纷纷开始效仿他,自称王太子。

    扶余义慈注视着高桓权,知晓面前这位高句丽的王太子,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见他这么说,也不反驳,而是认真问道:

    “桓权兄有何高见?”

    高桓权果断说出自己的想法道:“既然吃亏已是定局,不如找补一番,回去也好交差。”

    扶余义慈问道:“如何找补?”

    高桓权缓缓说道:“我读过一本名为《史记》的书籍,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秦王击缶’”

    说着,他低声对扶余义慈说出自己的计划。

    扶余义慈侧耳仔细聆听,一直到高桓权讲述完他的计划,思索片刻,犹豫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将要得罪李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