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3/4)
但张汝京考虑到中国芯片未来的发展,因此拒绝了私募。同期,摩根大通也提出以每股48美元收购中芯国际51以上股权的建议,但同样被张汝京拒绝了。
最终,张汝京只接受了央企大唐电信的股权收购建议,但当时由于国企审批流程复杂,中芯国际的股价从14美元跌至036美元,166的股份换得了大唐电信176美元的资金,但不能完全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外资收购同样的股份是2346亿美金,央企是176亿美金,差了13倍!!!
张汝京对外资的频频拒绝,在内部引发了不满情绪。
中芯国际里面似乎还产生了派系。
都是由这次起诉,导致。
留给中芯国际的路只剩两条:要么继续和解,要么积极应诉。据当时负责与中芯国际商谈和解的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回忆,在2009年9月,双方其实达成了一个温和的条件,赔偿金额据说仅需3500万美元。
“但是,当张汝京回到上海,却没有得到董事会及律师的支持。”曾繁城在事后认为,“中芯国际内部自己出现问题,一直没有按照当时说的及时达成和解协议,一定坚持要打到最后。”
11月,美国加州传来消息,台积电再次胜诉,但判决之重超乎了张汝京的想象。在此前175亿美金的基础上,中芯国际需要分四年再赔台积电2亿美金,外加10的股份,张汝京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放声痛哭。
而从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张汝京的每一次离开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寻求博弈的结果。他的身份、认知以及经验,决定了张汝京一生都要漂泊在这根政府、资本、技术、文化力量相互斡旋的钢丝绳索上,他像表演者手中的那根平衡木,始终竭尽全力在维持着整个体系的平衡,直至演出者行至终点,悄然滑落。
这些围绕平衡的博弈里,最直接的波动来自政治。
芯片行业从来都不是自由竞争,中芯国际自创业以来所遭遇的政治审查与技术封锁几乎贯穿张汝京时代始终,他一直需要想尽各种办法绕过美国政府的封锁。
冥冥之中,类似挥手作别的场景,仿佛宿命一般。
“陈子桓现在有办法吗?”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