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山水行记> 第223章 风声、雨声、读书声(1/3)

第223章 风声、雨声、读书声(1/3)

    会试一共九天,共三场,每场三天。

    第一场考试称为首场或前场,主考经义,也就是常说的四书五经。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称为后场,第二场考的内容是赋、诏、诰、章、表,考察的是考生的文学素养,第三场考时策,主要考的是考生对时政问题的见解能力。

    祝枝山曾说:“本之初场求其性理之原,以论观其才华,诏、诰、表、判观其词令,策问观其政术。”

    可见,从前场到后场的顺序,考的依次是儒学基础、文学创作,和最终依靠所学知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序渐进。

    哎呦,还不错哦!

    可是这事却禁不起琢磨,因为这会试考来考去,无非是纸上功夫和思维逻辑,对于实操能力的考察是一点没有。

    这就好比学弹吉他,你看在舞台上的吉他手,一会给你来个f和弦,一会又来个faj7,不错,你都认识,可是等你上手的时候,却一个和弦也按不住,更别提和弦转换了。

    没关系,我知道很多人可能听不懂我上边举的例子,但你们一定听说过这两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严格来说,这两句话是陆游一首诗里边的两句,全诗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名叫《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教子诗。

    所以,这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无论是明经、明法、明算,还是如明王朝那样的三场会试,无非靠的就是一杆笔,加上一摞纸,就算出了再多的进士,也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罢了。

    都纸上谈兵了,那就让考生谈个够。

    考四书义,要求字数三百字以上。

    考五经义,要求字数五百字以上。

    考赋、诏、诰、章、表,要求字数三百字以上。

    考时策,要求字数一千字以上。

    反正三场,每场三天,只要你能写,别说日更四千了,就是日更一万都行,没人管你。

    不过又没有全勤跟着,日更那么多字干吗?无非是越觉得自己不行,就越要多写,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无能,靠字数取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