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山水行记> 第171章 天雨粟,鬼夜哭(1/3)

第171章 天雨粟,鬼夜哭(1/3)

    听到一声猫叫,魏忠贤和王体乾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了下来。

    这夜深人静的,就怕隔墙有耳。

    不过,魏忠贤和王体乾本身就轻功了得,这除了猫的脚步,还有谁的脚步能瞒得过他们的耳朵?

    造假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活,更别说是造假《连山》了,这里头需要解决的事太多太多了。

    造假可不仅仅是照猫画虎那么简单,还要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连山》虽然无人见过,可以给魏忠贤和王体乾二人在形式上发挥的空间,但是也仅仅是在形式上。

    为什么这么说?

    《连山》相传是上古百越王天皇氏所作。既然是上古的一本书,又没有副本,那么《连山》这本书的材质就不应该是纸。

    百越王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代天下君主。话虽是这么说,但毕竟百越王天皇氏可是上古时代的人,那个时代什么样,就连司马迁的《史记》都没有记载。

    《史记》都没有记载,可见百越王天皇氏所处的年代,距今有多么遥远。

    所以上古,不可能有纸。

    因为纸的发明是在西汉,但是直到东汉,才由宦官蔡伦进一步发展,改进工艺,提升质量,慢慢让纸的成本降低,逐渐普及开来。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才让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了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既然《连山》的材质不能是纸,那么它应该是什么?

    简帛吗?那是秦汉时期用的。

    青铜吗?那是两周时期用的。

    甲骨吗?那是殷商时期用的。

    殷商时期,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至今还没有发现。

    由此可暂时推断,殷商之前,没有文字。

    可是,魏忠贤和王体乾所处的明末,根本还不知道何为甲骨,何为甲骨文。在他们的思维定式里,还是仓颉造的字。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何许人也?

    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